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矢志照亮全中国徐叙院士访谈录(3)

来源: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问: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? 答:我们帮科大建立的这个方向,别的我们也不会啊.我们要建立就只能建立发光学,1958年建校时就有.那时研究所

问: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?

答:我们帮科大建立的这个方向,别的我们也不会啊.我们要建立就只能建立发光学,1958年建校时就有.那时研究所要帮助科大建立各学科,所里有什么,就建立什么学科.当时施朝淑是助教,就一个人,黄有莘是主角.就在计算所对门上课,我写的讲义都还有.大概有三十几个学生.开始上课时就4个学生,一个班还不够,就开设了一门课,一开始就有讲义.我们分段上课.我是一开始就讲,大概是一二三章,我不大记得了.许少鸿接着讲,范希武是1957年去的物理所,后来就派他劳动去了.所以他只能做助教的工作,还不能马上讲课.

问:您能否谈一谈当时的教学情况吗?

答:那不很简单嘛!是我写的讲课大纲,就是按发光学的内容列出一些主要的东西.那时有些实验是学生到我们实验室做的.最早考研究生的是张新夷,1965年,他跟我到东北去了,文化大革命后就没有再上课.那时很马虎,能毕业的就毕业了.当时大家很努力,所长施汝为说,你到那去兼课吧.我们就去了.发光学方向是根据物理所的研究方向提出的,黄有莘是院里决定派到科大的.我们带了两个班的课,第一个班是方容川那班,然后是蒋雪茵那班;蒋现在在上海大学.他当时也考了我的研究生,第二届的.后来就不知道了,施朝淑比较清楚.后来在发光学领域比较有名的有方容川、楼立人、郭常新,他们几个人都是头一届.后来经过锻炼,他们及施朝淑都成为科大发光学的主力.

问:您到东北以后,长期任物理所的所长,这一时期科大的发光学方向是不是给你们输送了一些人才?

答:那当然是了;后来一任的所长就是科大毕业的.

问:我这有一份1977年科学院给吉林省的一个文件,说这一届科大发光学方向分配一批学生到吉林,要求尽量照顾物理所.这是不是你们当初要的?

答:对,是这样,就是要科大的学生.后来我们所招收博士生时,对科大的硕士有时就采用免试的办法,因为科大的学生质量是比较好的.这么多年科大为吉林物理所输送了大批的发光学方面的人才.现在吉林物理所并到了长春光机所,成为长春光机物理所;留下的主要是凝聚态物理,有一个激发态开放实验室.而这里的头儿,主任、副所长,都是科大的.

4 科研历程——奠中国发光学之基

问:下面我们想请您谈一谈您的科研历程.

答:做科研也要继承革命传统.那么多人抛头颅、洒热血,好不容易创造出现在这么一个条件,在这一代手里把它破坏了,那我坚决反对.

问:您在参加12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时有没有就发光学提出一些建议?

答:有啊!通过阴极射线,就是电视机(显像)方面,通过这种形式设一个专项,在半导体这个项目里头.当时我到苏联去,他们特别给我做了一台阴极射线的测试仪,后来产业部门也去要这个东西.苏联当时对我们建立发光学的帮助很大;我需要什么仪器,他们很快就做出来了.

问:我们的发光学实验室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?

答:那就是先考虑一下要弄些什么设备.有些是我们亲手做出来的,像加热发光的设备,是用木头做的框架.如何用它来控制加热都还是个问题,都是通过我们积累经验,把它的规律找出来了.单色仪从苏联买了一个.刚才讲的阴极射线仪也是从那儿买的.当时仪器还是比较落后的,几乎没有光电的设备,都是用眼睛看.他们曾送我一套校准的标准灯,还有亮度计等,都是他们用过的,焦距都定好了.那时中苏关系很好的.

问:白手起家将实验室建起来,除了您之外,还有其他人吗?

答:还有陈一询,后来到新疆物理所当所长去了,他是比较早来和我做这套设备的.化学方面就是苏方中(音),已经去世了.后来又进来几个人,罗唏、范希武等.

问:您在1961年开始电致发光的研究,1979年转向能量传递的研究,1983年又开始生物发光的研究.这些研究方向的转变是出于什么明确的目的吗?

答:没有.我对导带电子的电子行为比较感兴趣.在20世纪30年代,莫特在《晶体中的电子过程》这本书中,不止一次地断定,导带电子不可区分.我的工作就是反对他的观点,但我并没有正面提出这个问题,尽管我的结果证明他的结论是不对的.

问:您指出他的错误,他有没有什么反应?

答:我没有跟他提,在苏联的一个会议上讲过.1981年,我到英国访问的时候,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黑尔色姆(Hilsum)请我到威尔士去看雷达及信号中心,要乘火车.到了火车上,我看见莫特坐在那里等我.所以我非常钦佩外国的这种做事风格,他不因为你否定他的结果,而对你不满意.他一直陪我到信号中心做过报告以后才走.这件事说明真正的大科学家,他的胸怀是宽阔的.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药科大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kdx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503/499.html



上一篇:最冷地方火热之心
下一篇:华罗庚与中国科大龚异杨德庄先生访谈录

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投稿 |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|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版面费 |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|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国药科大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